稀土行业观察:中国稀土集团主导供给格局;北方稀土受益价格波动

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5-03-19 117 0

2025年2月19日,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《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办法(暂行)(公开征求意见稿)》及配套细则,首次将进口稀土矿纳入总量管控范围。新规通过“全口径供给约束+全流程追溯”强化行业治理,推动供给格局加速优化。政策发布次日,稀土现货价格指数单日上涨2.42%(数据来源:SMM),头部企业资源整合优势进一步凸显。

供给端:行业整合加速,头部企业主导

刚性约束重塑供给结构

新规首次明确将境外进口稀土矿纳入总量指标管理,覆盖全球22%的稀土供给(USGS数据)。2024年中国自缅甸进口稀土矿同比下降18%,叠加非法产能占比10%(工信部数据),政策落地后实际供给收缩效应显著。根据自然资源部文件,中国稀土集团(中重稀土)与北方稀土(轻稀土)已控制全国90%的稀土开采配额,行业集中度达历史高位。

进口矿管控强化资源安全

缅甸矿占全球镨钕供给的9%(USGS数据),其进口量波动直接影响中重稀土供应。新规要求进口矿冶炼分离需申请指标,盛和资源等依赖海外矿的企业面临合规压力。此前地方民企通过进口矿规避配额限制的路径被阻断,2024年国内稀土出口均价同比提升8%(海关总署数据),低价资源外流现象得到遏制。

非法产能治理深化

《稀土产品信息追溯管理办法》要求企业建立产品流向记录,对稀土开采、冶炼分离、金属冶炼等环节实施“一物一码”追溯。此前非法稀土产量约占市场总供给的10%(工信部数据),追溯体系落地后,黑稀土流通成本大幅增加,合规企业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。

需求端:新兴领域驱动长期增长

人形机器人打开增量空间

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测,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或达500万台,单台钕铁硼用量约3.5kg,对应年需求增量1.75万吨。目前特斯拉Optimus已进入量产阶段,高性能磁材需求进入爆发前夜。政策推动下,头部企业加速向磁组件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,产业链利润结构有望重构。

新能源与低空经济支撑需求韧性

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%(中汽协数据),驱动钕铁硼磁材需求增长20%。低空经济领域eVTOL等新型航空器对轻量化永磁电机的需求同步攀升。国内稀土企业通过动态调整指标分配(工信部细则),逐步建立“需求导向”生产模式,缓解传统领域需求波动冲击。

政策与技术的双重倒逼

新规要求企业“不得超产或脱离监管”,倒逼落后产能退出。2024年国内稀土冶炼分离指标增速降至8.5%(第一创业证券数据),较2023年下降7.3个百分点。在供给刚性收缩与高端需求扩容共振下,行业已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价值提升”,稀土资源战略属性进一步强化。

来源:金融界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