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产改专栏】齐河县总工会:“三链协同”育精工 匠心赋能强产改

近年来,齐河县总工会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要求,立足全县主导产业发展需求,创新构建“创新链筑基、名师链传承、竞赛链淬炼”三链协同的产业工人技能提升体系,通过政策衔接、资源聚合、平台赋能,为产业工人铺就“成长快车道”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。

创新链筑基 激活产业工人“智造基因”

近日,永锋集团有限公司职工王乐良研发的“外购电需量自动预测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”获评省级职工创新成果二等奖,并在生产线上推广应用,公司外购电基本电费成本由原来0.142元/度降为0.074元/度,根据每月公司用电量7200万度计算,每月可节省电费489.6万元,年节省电费5875.2万元。

近年来,齐河县总工会出台《齐河县职工创新创效竞赛活动激励办法》,以五小创新竞赛、政策引领激发职工创新创效热情。三年来,累计评选县级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210项,培育全员创新企业22家、创新型班组118个、创新标兵136名,形成了“人人敢创新、处处有创新”的浓厚氛围。

【产改专栏】齐河县总工会:“三链协同”育精工 匠心赋能强产改

▲开展“四技五小两比”创新创效竞赛活动

名师链传承 厚植工匠精神“成长沃土”

齐河县总工会积极组织相关领域的劳模工匠组成服务队,深入企业生产一线,开展技术培训、难题攻关、工艺改进等服务。齐河县光明电力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,劳模工匠服务队以精湛的技术帮助企业破解难题,不仅提升了设备运行效率,还‘传帮带’培养了技术骨干。

技能人才是产业升级的基石,为了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,齐河县总工会成立了由10家单位组成的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。同时,投入专项资金23.5万元,培育建设县级劳模(工匠)创新工作室22个,覆盖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、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。依托工作室平台,实施“劳模工匠助企行”行动,组织劳模、工匠、高技能人才深入企业“把脉问诊”,累计解决技术难题85项,开展技能培训120场次,惠及职工5000余人次。

【产改专栏】齐河县总工会:“三链协同”育精工 匠心赋能强产改

展开全文

▲创新工作室联盟成员开展技术攻关座谈会

竞赛链淬炼 打造技能精兵“锻造熔炉”

“通过技能竞赛,我不仅提升了技能,还获得了荣誉!工会组织的技能培训、导师帮带让我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,未来我会继续精进技艺,用匠心回报组织的培养!”齐河九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李明明,通过参加由齐河县总工会举办的无人机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脱颖而出,获评“德州市技术能手”、“德州市五一劳动奖章”,工资增长40%。

齐河县总工会将技能竞赛作为产业工人成长成才的“加速器”,每年联合人社、工信等部门举办县级职业技能大赛,涵盖焊接、数控加工、工业机器人操作等30余个工种,参赛职工累计突破1万人次。对竞赛优胜者,除给予奖金、荣誉外,还优先推荐参评“技术能手”等称号,并纳入企业人才储备库重点培养。此外,县总工会积极组织优秀选手参加省、市技能大赛,近三年共有15人在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,带动全县技能人才队伍整体水平提升。

【产改专栏】齐河县总工会:“三链协同”育精工 匠心赋能强产改

▲开展德州市植保无人机操作员技能竞赛

通过“三链协同”系统推进,齐河县产业工人队伍实现“技术破题—人才孵化—成果转化”全链条跃升。下一步,县总工会将深化“三链贯通”机制,完善“需求对接—精准培训—多维激励”培养闭环,让更多产业工人在产改浪潮中竞相成长,为齐河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。

供稿:杨雪雪

编辑:林 楠

审核:李光录